锁阳城城址由内城、外城及羊马城组成,内城、外城双重城墙,外城与内城之间的“羊马城”,以及墙体上的瓮城、马面、角墩等防御设施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城市防御体系,充分体现了河西走廊边疆城市的防御特征,是人类在长距离交通和交流条件下的防御和安全体系的突出例证。
塔尔寺遗址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在这个屯田绿洲城镇内的真实生活,是唐至西夏时期佛教在河西地区传播和发展的重要遗存,也是唐玄奘西行取经路上讲经说法的著名寺院。
锁阳城古渠道遗迹分布于锁阳城城址周边约 6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保存了完好的古代灌溉网络体系,包括疏浚工程、拦水坝、干渠、支渠、斗渠、毛渠等各项设施,是古代当地居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遗存,也是我国古绿洲沙漠化演进过程当中的典型标本,对于今天绿洲地区的开发建设及沙漠化的防治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锁阳城墓葬群分为东、南、西三片,共有墓葬2157座。墓葬群内出土的唐代丝绸、骆驼、胡人俑、瓷器等文物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为锁阳城遗址当年繁盛的商贸活动提供了直接的佐证,也是当年锁阳城遗址发达的农业形态,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锁阳城遗址是公元7世纪—公元13世纪河西走廊西端雄踞于肃州和沙洲之间,北通伊吾、北庭的重镇,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原与西域地区的交通枢纽,同时还是河西走廊上人类土地利用的杰出范例,展现了长距离交通条件下人类对荒漠戈壁自然环境的依托、利用和改造,是人类开展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典型保障性城址,与丝路沿线的商贸活动密切关联。
\
锁阳城角墩
锁阳城墓群
锁阳城遗址
锁阳城遗址北城门
锁阳城遗址角墩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