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踪成县留佳作——读秋子诗集有感
www.zg-xbwh.com 2014-04-06 22:03:12 浏览次数:
王兆钧
“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高尔基《论文学》)读秋子的《借我诗心》《最爱是秋》和《未了秋情》三部诗集中分别吟咏成县、西狭颂和杜甫草堂的诗,深深地被诗人的博学多识,饱满的激情,触景生情所吟的隽永之诗深深地感染着,真不愧是留给成县这块热土上触摸心灵和灵魂的诗与歌。
秋子,原名申晓君,长期从事出版工作。系兰州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书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书协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著有《中国上古书法史》《中国书法史略》《借我诗心》《最爱是秋》《未了秋情》《红楼梦人物关系一览》《敦煌风·秋子作品》等十余部;发表书法、篆刻、出版、国学等方面的理论文章以及诗歌、序跋、评论、对联、散文、小说、杂文等作品计260多万字。书印作品入展全国和全省多项展览以及赴法、日、韩、新等十多个国家及香港、澳门展等百余个重要展赛,获奖、发表,被藏、勒石甚多,被誉为“当代书坛学者型书法篆刻家、书法史论家和诗人。”
秋子著作颇丰,才气横溢,为人谦和,非常勤奋。他先后三次到过成县,其中两次受县上之邀参加《西狭颂》学术研讨会。他“围绕《西狭颂》的称谓,内容及一些知识性问题做了清晰的辨证;《西狭颂》的文化内涵及所映射的人文精神等三方面的问题阐述了自己崭新的见解。”〈《西狭颂研究论文选》〉为此,满怀诗情的秋子在《借我诗心》诗集中挥笔写下了《西狭颂三首》。
在诗中,诗人对《西狭颂》所处的鱼窍狭中对峙如簇的山峰,一泓中流,山光秀可餐,溪水清可啜的峻丽、栈道、颂汉武都太守李翕的《西狭颂》摩崖石刻触景生情,深情咏道:
栈道蜿蜒似蚓蚯,西狭水秀谷幽幽。
李翕功绩书崖壁,歌满成州唱不休。
对太守李翕主政期间,率领人民群众排除困难,修复西狭道路,从此接秦(今天水)到蜀(四川)的道路得以畅通,李翕为民谋利益的功德之事遗留悬崖之南壁,在《西狭颂》右侧的崖壁间,镌刻有黾池五瑞图,即黄龙、白鹿、木琏理、嘉禾、甘露降与承露人。五瑞图左侧还刻有两行隶书字:“君昔在黾池修崤嵌之道德治精通致黄龙白露之瑞故图画其像。”五瑞图各具其形,线条分明,布局适中,细腻逼真,构成了一幅惟妙惟肖的图画,象征着太守李翕在主政其间一派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民团结,五谷丰登,万物欣荣的景象。为此,诗人用高度概括的艺术语言咏道:
碧水苍山一栈悬,李翕遗惠嶂岩穿。
接秦入蜀行通畅,五瑞呈祥万代传。
诗人构思新颖,简洁精练。苏联早期文艺理论家那察伦柯说:“诗不容许冗长的描写,它要求‘事实的精髓’。”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诗简洁的语言,使这首诗境界开阔,内涵丰富,含蕴着隽永的诗味,写出了诗的“事实的精髓”。
碑文由下辨(今成县)人仇靖撰文并书法。碑文以汉隶刻写,每字结构方正,镌刻工稳,书法劲拙简捷,笔意丰满,神采飘逸,并有逸宕之势,独具风格,在传世的汉代隶书摩崖中享有极高的地位。当代学者陈振廉在《书法学》一书中把它与《石门颂》《郙阁颂》并列,称为汉代隶书中山林书风的代表,以与庙堂书风相并列。而《西狭颂》历经1800余年,至今在原址上保存完好,实为翰墨瑰宝。诗人秋子亲临考察后,对摩崖险隘中的汉隶明珠高度誉赞道:
隶法从来重汉碑,摩崖险隘却藏辉。
西狭但悟得书趣,劲朴挥拙古意飞。
诗人秋子在成县期间又去位于县城三公里处的飞龙峡口,探访了杜公祠,这里是全国40余处纪念诗圣杜甫建造的最早一处。有“天下草堂多,同谷第一家”之谓。现是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诗人通过在此地的探访感受,以富于感受力的艺术气质,不同凡俗的艺术思考,凭着诗人渊博的史学知识,联系杜甫所处的时代与历史背景,用闪烁思想光芒的激情写出了《谒成县杜公祠》一诗:
潜走胡围转履踪,秦州夜月冷西东。
风疾雨骤摧长梦,子散亲离泣寒空。
同谷七歌吟境苦,秋兴八咏诉情衷。
蜀中草舍驰誉广,南陇祠堂亦伟雄。
在这首诗中,诗人主要写了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的深秋,安史之乱战火正炽,诗圣杜甫从华州弃官西行,经长安到达秦州(今天水)。然而,他面临的境遇就像寒夜的冷月,西东映照都一样,清冷异常,生活日趋艰难,眼看着自己的梦想被无情地摧残。迫于生计,三个月后又携家眷跋涉辗转,备尝艰辛,到达同谷(今成县)。在成县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生活一如贫困,身处异地的杜甫,思念远离的亲人,面对饥寒交迫而泣的子女。在严酷的生活考验中,诗人不甘沉沦,一生岂可缠缚,深沉蕴积的感受,先后创作了《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万丈潭》《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发同谷》等十几首诗作,真实形象地记录了杜甫居同谷的困境生活情景。他在《同谷七歌》这组七言诗中吟道:“岁拾橡粟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是说在岁末拾橡子跟随着养猴人,天寒日晚了还在山谷里。故乡也未见来书信有家却不能归,手脚全冻得裂口皮肉变黑。杜甫同谷七歌思深而情苦,在“吟境苦”伤时感事,歌味甚浓。在同年的十二月一日,杜甫从同谷取道东南,经粟亭、木皮岭、白沙渡一线,又艰难跋涉到成都。后来,诗人将其情衷又倾诉在他的名诗《秋兴八首》之中。秋子在《谒成县杜公祠》结尾时,既咏了成都草堂“驰誉广”,同时也赞美了成县的杜公祠之“伟雄”。
2007年9月25日至29日,秋子应邀来成县参加“首届陇南核桃节暨西狭颂汉隶学术研讨会”,返回途中踅访了秦安大地湾遗址。此行的几天里,诗人先后留下了足迹所至的感兴诗四首。如《成州》诗:
陇南八月品核桃,气涌西狭更自豪。
同谷水山多锦绣,诗人笔底唱妖娆。
再咏《西狭颂》诗:
气爽秋高雨润崖,成州又聚讨西狭。
追今问古多圈点,叹咏千年此一家。
如《成县至天水道中》:
吟秋细雨唱霏微,身置云中雾里飞。
心妒群山多妩媚,愿偷些许饰家围。
诗人到达大地湾,消息不胫而走。在大地湾博物馆众人的盛情邀请下,诗人即兴一首《大地湾》并展纸挥笔,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道别同谷走秦州,大地湾前续梦头。
最是陶瓶惊胆魄,诉求宣纸试封侯。
视“诗是一种生活情态”的诗人秋子,“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勤奋进取,诗如其人。其诗颇有特色,别具风格,质朴向真,字句对应工整,不拘一格,琅琅上口,语言清新,自然明快,意境深邃,耐人寻味,表达的是真情实感,洋溢着真实动人的情意,富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实在令人叹赏。
秋子履踪成县所写之诗,是诗的园地里一朵引人注目的奇葩。在涉及名胜古迹中对于宣传成县,介绍成县及旅游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学识和精神令人景仰钦佩,效法学习。
通讯地址:成县东大街盘旋路县委家属楼3单元二楼靠西
邮 编:742500 电话:13993944366
电子信箱:506366242@qq.com
上一篇:尚德林:笔墨中见大师气象
下一篇:速写朱中原
分享到: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