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石鲁:绽放着璀璨夺目的艺术传奇
www.zg-xbwh.com   2014-03-04 11:55:06   浏览次数:

人骂我野我更野,搜尽平凡创奇迹。

 

人责我怪我何怪,不屑为奴偏自裁。

 

人谓我乱不为乱,无法之法法更严。

 

人笑我黑不太黑,黑到惊心动魂魄。

 

野怪乱黑何足论,你有嘴舌我有心。

 

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

 

——石鲁

 

 

石鲁是一个古典的名字。像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人一样,文化人喜欢给自己起一个励志的笔名,如鲁迅原名周树人一样,石鲁是一个笔名。他原名冯亚珩,在同辈中行九。石鲁后期自画像的印章中常署“冯门九子”款识,可见他很是记得自己的出身。他出身在四川寿县一个商贾之家,有冯氏庄园,家由藏书十万余册。他的家学很封建,家教更是封建。但是冯亚珩生性喜欢自由,十五岁第一次离家出走奔向他二哥执教的艺专。二次离家出走是不满母亲为他的包办婚姻,结婚三天,即逃之夭夭,时年二十岁。从此,他上了华西协和大学,读社会科学,不久又退学奔抗日前线。到达延安后,他改名石鲁,以表示对明末清初的画家石涛和“左翼”文学作家鲁迅的敬仰和崇拜。石鲁在延安工作学习十年,这是四十年代,从抗日战争后期到解放战争结束,中国历史翻天覆地。外寇被驱逐,帝制被颠覆,国共两党的斗争正欲分晓胜负。作为一名年轻的革命美术工作者,石鲁如鱼得水,发挥了他超常的才干。在石鲁身上,展现出他的“永无休止的进取精神和坚持真理的勇气。”这种精神体现了石鲁世界观里古典正统的一面,这里有明室遗胄石涛的影子,也有破落家族周家长子鲁迅的味道,也许更深层次的有石鲁的富商家族封建的沉淀。

 

石鲁《金瓜》  现藏于陕西书画中心

 

  石鲁是一个聪悟的名字。从一些片断履历中,我们看见,石鲁就读过的学校有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华西协和大学,陕北公学远。好像他并没有完整的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他经历解放以实用美术为主。二十岁抗战时期的前锋剧团、二十一岁西北文艺工作团、二十九岁主编<群众画报>,而立之年的三十岁,新中国成立前夕,石鲁曾在延安大学文艺系美术班工作过很短几个月,然后去北京出席第一届全国文代会,当选全国美协执委。会后调边区文化协会创作部工作。两年以后,调任西北画报社社长。

 

1953年,石鲁出席第二届全国文代会,此年,当选美协西安分会副主席,时年三十五岁。此后十年,石鲁进入了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期,他先后赴印度、埃及写生,并以陕北为创作的生活基地,与赵望云等画家一起,坚持“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原则,大胆革新中国画,形成了“长安画派”,雄踞北方。

 

石鲁  书法

 

  阅读石鲁五十年代早期如《古长城外》等作品。我们看不出那些国画有什么特别之处,完全是当时“革命现实主义”的连环画彩色绘本。可是到了1955年、1956两年的印度写生,石鲁似乎在进行脱胎,我们在这里看见了中国画的笔墨和西洋画的色彩及透视。石鲁在短短的两三年里,完成了他中国画技法的第一次试验性提升。

 

在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的几年里,石鲁的另一种聪悟,表现在他试图用山水表达当时很流行的政治体裁。最著名的要算那幅《转战陕北》。石鲁第一次在陕北群山中塑造了领袖的背影。伟人玉山,相互映衬,把中国画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石鲁  转战陕北

 

  石鲁的聪吾还表现在他总是能在最佳时机找寻到艺术的最佳切入点。谁也不会想到他又极好的文字功力,在他盛年的三十七岁创作电影剧本《暴风雨中的雄鹰》,并被拍成电影。石鲁的名字代表着才华横溢,代表着聪明绝顶,代表着天才和勤奋。

 

  石鲁是一个苦难的名字。石鲁的才华是绝代的。早在延安时期的“高傲”、“个性强”、“个人英雄主义”的帽子,一直追随着他。特别是在他辉煌的那十五年,他一直生活在成就与毁誉、才华与遭嫉的中国特有的生存形态中。他自命清高的孤傲性格像催化剂一样,助长了存在于阴暗角落里的恶的联合。1964年,他噩运来临,先是给他带来巨大声誉的《转战陕北》遭到批判封杀,随之严重的肝病袭来。1966年的“文革”开始,对石鲁更是面林密听,被关进“牛棚”,罪名是他被封为“野、乱、黑”的黑画。更有甚者,石鲁被“革命委员会”提名“判死罪”上报要求处决。当然,除了“黑画”外,还有一个电影剧本《刘志丹》的干系。

 

  石鲁疯了。他曾两度从求进的“牛棚”外逃,在乡下流浪,有时候饿极了,生吃农民的包谷,还不忘记打个日后还报的借条。石鲁住在自称“芦屋”的斗室里,身着肥大的大衣,浪迹市井,或嬉笑怒骂,或自吟自唱,以酒代饭,如痴如醉。奇怪的事,在这种精神分裂症的状态下,石鲁没有辍之绘画,而是创作了大批书画,经来了他的第二个艺术高潮。

 

  石鲁在“文革”十年的画作由山水转为花鸟,他已无法从事有政治色彩的所谓创作了,只能回到传统,走文人画的路。石鲁的文人画只能属于石鲁自己。仔细观摩这些作品,画其梅,或一枝横挂,;画其兰,仅两叶三花,与刻味很重的题款,共构成为一种悲壮。从文人画角度考量,其笔墨构图有意境,一达诡奇天成标格。

 

  在这十年,石鲁还将五十年代一些埃及、印度速写旧作拿出来,在上面反复描花一些神秘的符号。层层密密。并不伤害原作,给人以浑厚,转而备觉凄凉的感觉。

 

石鲁一贯坚持的一些创作思想,并未因批判而放弃,发而得到了强化。他借书法重申“画以流美,书以言情”这些精神。是苦难造就了石鲁的艺术吗?

 

石鲁  埃及写生

 

石鲁  埃及写生

 

石鲁  印度人

   

  石鲁是一个铿锵的名字。“文革”中要求处死石鲁的报告迟迟没有能实行,原因是精神分裂症意外的就他一命。石鲁命运的奇特和悲情可见一斑。“文革”结束后,石鲁的问题并没有很快清楚,直到1978年石鲁病重,北京来人将他接到首都治疗。由于他受的磨难太多太多,命运不假以天年,石鲁于1982年病逝北京,享年63岁。

 

  石鲁年表

 

      19191213日出生於四川省仁寿县文公镇,原名冯亚珩。

 

      1937年毕业于成都东方美专。

 

      1936年就读於成都华西协合大学文学院历史社会学系。

 

      1939年人陕西安吴青训班,六月人民族革命大学前锋剧团,任宣传校长。

 

      1940年赴延安,人陕北公学院,九月调西北文艺工作团,任美术组长。

 

      1944年调陕甘宁区文协,于美术工作委员会任专业创作员。

 

      1948年主编《群众画报》,后任延安大学文艺系美术班主任。

 

      1950年任西北美恊主任、西北画报社社长。

 

      1954年任中国美术家恊台西安分会副主席。

 

      1955-1956年访问印度、埃及。

 

      1956年出版电影文学剧本《暴风中的雄鹰》,并拍成电影。

 

      1965-1975年十年动乱中,遭四人帮迫害。重新工作后,当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陕西分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陕西分会主席等。

 

      1979年《石鲁书画展》在北京展出。

 

      1982 825日逝世。


相关热词搜索:大师 石鲁 绽放

上一篇:何为印章,印章如何玩
下一篇:别让文房四宝远去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