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是不是随便写写就能成书法名家了呢?古人学书法是不是很容易就练成了大名家了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样学习书法的。
张芝临池学书
“临池学书”讲的是汉代书法家张芝,传说他在水池旁边练习写字,经常用池水洗砚台,使一池子的水都变黑了~后来就称练习书法为“临池”,而“临池学书”也用来表示刻苦学习。
王羲之苦练书法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 "书圣"。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 "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钟繇得笔法 学书更刻苦
三国时期,有个名叫钟繇的人,他从小很喜欢写字,也很虚心地向别人请教写字的方法。后来,得到了汉代书法家蔡邕(yōng)的书法理论,练字更加勤奋,进步也很快。可是,他家里很穷,野菜度日,哪有钱买纸呢?但他不因此而灰心丧气,想出了办法。白天,他用棒代笔,在地上不断练字。晚上,他用手指代笔,在被子里不停地练字,据说,一条崭新的被子盖不了多久,就被他划破了。就这样不分白昼地苦练,他终于写出了一手很好的字,成了一名书法大家。
怀素的故事
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和尚的草书写得很好。他从小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练字,从不气馁(něi)。怀素少年时家境贫寒,被家人送到寺庙里当和尚混碗饭吃。可是生性好学的怀素在诵经之外,十分喜爱书法。师兄看怀素如此喜爱书法,便送他一支毛笔。怀素就采摘芭蕉叶当纸,用铁锅下面的烟灰和上水当墨汁研习书法。后来,怀素为了用芭蕉叶练字,便在园外种了大量的芭蕉。到了冬天,怀素还找来一块厚木板做成漆盘,在上面写了擦,擦了写,天长日久,竟然将漆盘擦通了。
知道书法家的小秘密了吗?对了,就是多写多练,天天坚持,无论外界条件怎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成为书法家也一样。
书法家们的小秘密
www.zg-xbwh.com 2014-05-30 15:23:14 浏览次数:
上一篇:朱其:当代艺术不是小清新
下一篇:从“临”向“创”过渡应把握的几方面关系
分享到: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