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作品|《六体千字文》的著录与流传
www.zg-xbwh.com   2014-06-12 17:35:13   浏览次数:

 

[元]赵孟頫 六体千字文(局部)

旧题“赵孟頫书”的《六体千字文》是一件传世名作,今藏于故宫博物院。《六体千字文》全卷为“乌丝栏,纸本,纵七寸三分,横四丈五尺二寸八分。六体书,计六百零二行。”作古文、小篆、隶书、章草、楷书、今草六体。末款小楷书题作:“延佑桼年秋九月廿四、廿五日,吴兴赵孟頫书此千文敬为湖山先生寿。”

书画著录中,《六体千字文》的记载始见于文嘉所著《钤山堂书画记》。“钤山堂”是明代嘉靖权臣严嵩的斋号。嘉靖乙丑五月严嵩家产籍没,文嘉“往阅官籍严氏书画……漫记数目以呈”,成《钤山堂书画记》,严氏所藏书画悉数著录在册。《六体千字文》即严氏的藏品之一。

严氏籍没书画的下落,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记载较为详细:严氏被籍时,其它玩好不经见。惟书画之属,入内府者,穆庙初年,出以充武官岁禄。每卷轴作价不盈数缗,即唐宋名迹亦然。于是,成国朱氏兄弟以善价得之,而长君希忠尤多,上有宝善堂印记者是也。后朱病亟,渐以饷江陵相(张居正),因得进对定襄王。未几张败,又遭籍没入官。不数年,为掌库宦官盗出售之,一时好事者,如韩敬堂太史、项太学墨林辈争购之,所蓄皆精绝。其时值尚廉,迨至今日,不啻十百之矣。《六体千字文》卷前引首洒金笺上有行书六行,款“崇祯十五年岁在壬午十月既望,韩逢禧谨跋”,钤“逢禧”“韩逢禧书画印”朱文印二枚。韩逢禧即沈德符提到的“韩敬堂太史”韩世能之子。韩世能长子逢禧,以父荫入仕,天启元年任雷州知府。韩逢禧能够不坠箕裘,继承父亲的收藏事业。《六体千字文》卷前有韩逢禧题跋和印鉴可知该卷亦曾为韩氏父子所有。

《六体千字文》卷末钤有“吴廷”一印,吴廷,《丰南志》卷三《人物志》“士林”有传。吴廷是丰南人,丰南即歙县西溪南,今隶黄山市,旧称丰溪、丰南、溪南,位于黄山南麓,歙县西部。西溪南吴氏多为盐商世家。吴廷便是出身西溪南世业盐策的巨商之家,所以有雄厚的财力罗致珍稀书画名迹。吴廷藏品除《六体千字文》之外,直接或间接得自韩世能父子者甚夥。张丑《真迹日录》卷四云:宋褙米南宫草书九帖原系思陵故物,首为《与伯老柬》,次《惠柑帖》,次《晋纸帖》,次《玉笔格帖》,次《论王略帖柬》,次《翟院深画帖》,次《丹阳帖》,次《博易来戏帖柬》,次《戏成呈司谏诗帖》,共字七百五十有二……云此卷幼年曾观于韩宗伯存良家,故有韩世能印,后转入吴用卿手,有吴廷之印。吴廷的藏品在他去世后便逐渐流散,吴其贞《书画记》云:余至溪南借观吴氏玩物,十有二日迎接不暇,如走马观花,抑何多也!据三益曰:吴氏藏物十散有六矣……至今渐次散去,计其得失不满百年。

[元]赵孟頫 楷书汲黯传(局部)

《六体千字文》卷前引首钤有“孙”印,卷前缥绫上方有“瑶华之印”“灵光”二印。三章为孙瑶华印鉴。《六艺之一录续编》卷十四引潘之恒《曲中志》“孙瑶华”条载:瑶华字灵光,金陵曲中妓,归新安汪景纯,读书赋诗,屏却繁华。汪仲嘉有《代苏姬寄怨所欢诗》,一时词客属和成帙,吴兆熊尤岸然自负,灵光诗一出,皆阁笔敛袵。景纯子骏声以手迹示余,诗句皆清劲婉约,真闺房之秀也。我们可以断定,《六体千字文》在明末曾为汪景纯、孙瑶华所有。

叶昌炽《语石》中记载:“《六体千字文》……后有明万历间邢王瑞题字藏印。”邢王瑞即明代著名书法家、收藏家邢侗的长子。邢氏多蓄法帖名迹,撰集有《来禽馆法帖》传行于世。其子邢王瑞声名不闻,为县之廪生。虽自幼聪慧过人,文才出众,但因万历三十七年(1609)会试遭除名,两年后忧郁而终。《六体千字文》后有邢王瑞题字、藏印,可知该卷亦曾为邢氏收藏。

《六体千字文》卷前缥绫上方钤有“破研斋”白文印一方,“破研斋”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斋号。袁宏道字中郎,公安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才名,时称“三袁”。论诗强调“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不以书画收藏著称,《袁宏道集》中亦不见书画鉴藏著录的文字,袁氏藏有《六体千字文》可算作他余暇时的“玩票”。

《六体千字文》鉴藏章中有“刘氏延伯”一印,“刘氏延伯”即刘承禧,“延伯”为其字。刘承禧是明代著名收藏家,万历十七年(1589),刘承禧因牵连去职,后流连于古玩书画收藏。刘氏藏品中以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最为著名,刘承禧记云:“天下法书第一,吾家法书第一,麻城刘承禧永存珍秘。”

[元]赵孟頫 胆巴碑(局部)

《六体千字文》卷前缥绫处有“应召”一印,应召即张应召。张应召事迹记载较少,肃府阁帖刻石中保存有温如玉的一篇跋文,对其略有提及。《六体千字文》也曾被王时敏收藏,《六体千字文》卷前有“王时敏”“烟客珍赏”二枚印章可证。《六体千字文》卷末有沈荃题跋,款后有“宗敬”“南季氏”朱、白文印各一,宗敬字南季,沈荃之子。据此可知,《六体千字文》曾被沈氏父子收藏。清安岐《墨缘汇观》记载:又六体千文一卷,泰兴季氏藏本,白宋纸书。泰兴季氏即季振宜,《六体千字文》卷端引首钤有“振宜”印章,与安氏记载吻合。季振宜字诜兮,号沧华。据《清史稿》记载“顺治四年进士,授浙江兰溪知县,行取刑部主事,迁户部员外郎、郎中,十五年考选浙江道御史,寻命巡视河东盐政。”季振宜出身于官宦世家,且以豪富而闻名。

《六体千字文》的最终归宿是清内府。《六体千字文》卷首钤“乐寿堂鉴藏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四玺。卷末有“乾隆鉴赏”玺。“因原存热河避暑山庄,所以未入《石渠宝笈》著录。”

杨仁恺在《国宝浮沉录》中写道:“乾隆年间为修《四库全书》,曾派官员到江南诸省访求图籍……这次表面上看是以搜集图书版本为主要任务,但凡是藏书的士大夫家,都有或多或少的书画一类藏品,有书画的藏家未必兼擅版本的鉴藏,职是之故,许多书画也同时被征入宫。江苏泰兴善本鉴藏家季沧苇,大批宋元善本尽数归于皇室,而他和乃父因是收藏的宋元书画墨迹,同时为宫廷所据有了。”《六体千字文》正是此时与季氏所藏宋元善本一起流入内府的。

——《中国书画》杂志2013年第11期

《中国书画》杂志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按钮,将本文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定期接收消息,请搜微信公众号“中国书画杂志“加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李可染谈山水画的写生
下一篇:诗书培尔 天地醉之——对话朱培尔先生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