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道人、田水月等。他中年学画,继承梁楷减笔和林良、沈周等写意花卉的画法,故擅长画水墨花卉,用笔放纵,画残菊败荷,水墨淋漓,古拙淡雅,别有风致。兼绘山水,纵横不拘绳墨,画人物亦生动,其笔法更趋奔放、简练,干笔、湿笔、破笔兼用,风格清新,恣情汪洋,自成一家,形成“青藤画派”。
作为明代花鸟画坛独领风骚、以大写意画法见称的徐渭,留下的人物画迹并不多见。他所画的人物有诗人,有隐士,有观音,有儿童,虽然笔墨简练,但形象生动,神韵自存。

驴背吟诗图 立轴 水墨纸本
《驴背吟诗图》中并无徐渭自题或钤印,画幅上仅有清初书画鉴赏家笪重光、张孝思的两段鉴定文字,左上为“徐田水月驢背吟詩圖,笪重光鑒定”,右下为“以書法作畫,古人中多見之。此畫雖無款識,爲徐文長先生筆意靡疑。懶逸張孝思鑒。”自此,此图被公认为徐氏真迹。
图上树枝间所盘青藤纷披垂落,树下一老翁乘驴缓缓而过,仿佛正在吟哦诗句,悠然雅适。宋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卷七)中记载,唐时有人询问诗人郑棨近来是否写有新诗,郑棨回答:“诗思在灞桥风雪中的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此后,表现诗人骑驴游山涉水寻诗觅句的题材逐渐为画家们所青睐。徐渭的这幅画当属此类绘画中以笔墨意趣取胜的佳作。他画人物多用“减笔”法绘出,且构图简略,往往只画前景,远景常几笔带过,有时甚至完全省略。《驴背吟诗图》上老翁和驴仅用寥寥数笔便形神俱备,尤其是对驴子的描绘,用解剖学的眼光看驴的造型并不准确,而它那踏着轻快步伐的神气却跃然纸上。背景树枝、藤蔓则笔点零乱,使人顿有秋色萧索之感。运用恰到好处的省略手法,徐渭营造了一个空而不虚、意境深远的艺术空间。
以书法笔意入画是《驴背吟诗图》的又一特色。图中人、驴、树、藤的画法隐有真、行、草、隶之笔意,令人感觉其间有一股勃勃不息的活力,这正是徐渭之画能脱俗免尘、卓尔不群之处。

羲之笼鹅图 立轴 水墨纸本
款识: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山阴遇羽客,邀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天池山人。印鉴:徐渭之印(白)天池山人(白)
《羲之笼鹅图》,以泼墨写意的笔法绘王羲之山阴道上书扇换鹅的故事。画中王羲之执扇席地作自赏状,小儿抱鹅趋前,颇有一种情趣。徐渭是绍兴人,王羲之则书法名之绍兴,所以在绍兴的任何一条街巷乃至乌篷船里,都有传说不尽的关于王羲之的故事,徐渭自幼耳熟能详,绘此题材如同信手拈来,所画笔墨率意,灵性得很。画上题徐渭自作五言律诗一首,未署年款。徐渭作品尤其绘画通常都不署年款。徐渭作品凡署年款的多为其中年即大约50岁以后所作,据此推断,《羲之笼鹅图》大约作于50岁之前,也就是徐渭因精神分裂误杀妻子幷遭下狱前后所作。

坐聆松风图 水墨纸本
款识:一派飞松泉吐玉虹,长松挺秀舞虬龙。幽人喜得筇杖往,聆得千岩万壑风,渭。印鉴:文长、徐渭之印
徐渭传世作品数量比较少,人物画更为稀少。《坐聆松风图》用笔简淡,数笔草草地表现了千岩万壑的景色,跌坐静听松风的高士陶醉于秀丽的大自然景色之中。“文长”、“徐渭之印”二极为少见,无论篆法、印泥成色为明人印无疑。

扶筇寻梅图 水墨纸本
款识:此际山阴道,惟啼有莫雅。万山无寸碧,何处认梅花。印鉴:文长、徐渭之印
《扶筇是寻梅图》,虽系残品小件,但已属凤毛麟角,尤为稀贵。信手涂鸦而人物山川神形毕现。徐渭性格通脱,常与群少饮于酒店,或戴旧乌巾,穿白布澣衣,直爽无忌。此图中的人物打扮,景色描写恰似徐渭日常生活的写照。画中意境、书法、诗意完满结合。堪称诗、书、画“三绝”纵逸飞动、古朴质实、非徐渭以外他人夷能所及。

孝亲图 立轴
款识:孝敬唐家姆,尝奉祖姑乳。谁如斯闺阁,光辉照千古。孝惟百行之首,巾帼中有此奇人乃山川之秀气冲寒乎两间!时仆焚香。静笔“湘管斋”,瞑目宁神;滌砚伸毫,将写时光存恭敬,始成二孙图,而展对者亦有同心焉。徐渭。印鉴:天池山人

采芹图 立轴 绢本

松阴高士图 立轴 水墨绢本

人物 水墨纸本

归途 立轴 水墨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