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民追剧《武媚娘传奇》,剧情什么的咱就不说了,但大家全被唐朝美女爆表的颜值和美轮美奂的服装布景惊呆了,唐代女人,真的是那个美法吗?中国历史上朝代众多,每一个朝代的美女又都美成什么样子?每个朝代又都以什么样的面孔为美?在没有照相和视频的古代,绘画就是我们唯一可以直观了解当时情境的工具,让我们不妨来个穿越,从人物画开始表现美女时看起,欣赏观摩一下历朝历代美女的千秋绝艳。
长沙楚墓发现战国时代的一幅凤夔人物帛画,是我国最早表现妇女形象的绘画,画中一位女性,身材苗条,衣袂飘举,形象十分洒脱俊逸。由于表现出的是侧脸,并不知其正面如何,但也能清楚地看到,该女子额头饱满,面颊丰盈,鼻梁挺直,长眉入鬓,凤目有神。画家在表现时忽略其嘴唇,但却并不觉残缺,反而觉得该女子神情娴静泰然,颇有端庄大气之感。战国 长沙楚墓凤夔人物帛画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画上的辛追,是汉代的一位贵族夫人,她恐怕是汉代已知最有名的一位真实的美女,不光有图绘存照千年,更是把尸身像谜一样地保留到现在。画上的辛追夫人也是侧脸,体态丰腴,服饰华美,能看得出来,其面庞也较丰润多肉。假如说辛追夫人较年长,自然肥胖点,那么其身后的三位仕女丫鬟,当是年轻女子,从其侧脸来看,面容也是较为丰满的。
汉 马王堆汉墓帛画(局部)
魏晋时期,人物画表现更为精彩传神,对女性的表现也更细腻入微,不仅有外貌之刻画,更有精神之描摹。例如此一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图中表现女子,皆神形毕肖,姿态生动,动态丰富。《洛神赋图》中,女仙洛神,眉清目秀,额头和两颊都丰满有肉,却又骨肉停匀,巧目顾盼,直鼻小口。《女史箴图》中,所有的女性皆肤白发黑,眉黛唇红,面颊丰盈,既妩媚又不失端庄,规谏妇女仪容德行的主旨非常鲜明。此二幅画看下来,可以想见魏晋时期的美女,仪容风流婉转,德行润洁美好,小编以为,从绘画图像上来看,这是最代表中国女性美好形象的时代,女子不矫情,不病态,身形苗条秀丽,面容丰润周正,仪态端庄谦恭,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时期的女性形象,比兴着精神上的美好和自由,当然虽说这是男性诗人的精神投射,但不管怎样,充满着丰富精神投射的女性形象,是光耀动人的。
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局部)
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局部)
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局部)
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局部)
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局部)
隋唐五代时,真正接地气的美女形象出现了,她们秾艳明媚,她们奔放自由,她们家长里短,甚至她们百无聊赖。最能代表唐代仕女画水平的当属张萱、周昉。张家样、周家样的唐代美女们,首先,都有一张大脸盘子(所以《武》剧中各色V脸乱入,我真不知该怎么说),真好比面如满月,这才是一种福相,透着大气与贵气。其次,她们并非都是珠翠满头,即便是贵族妇女,双步摇加一朵大花的装饰已足够华丽,可你看《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虢国夫人,竟是素到极致,只是简单梳了个堕马髻,便有了“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风流韵致,可见皇家贵族的时尚态度真是小家子气永远都不能理解的。再有,唐代美女体态丰秾,仪态慵懒,服装上虽是薄、透、漏常见,其实倒也自然天真,明快大气,没有丝毫淫亵之态,挤胸什么的,图像上甚为少见。有的时候,看我们的历史就像是在看外国,这种感觉形容唐朝最为合适不过,那时候的女性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茁壮、健康的形象,容貌、体态、心灵三位一体,成就了唐代美女那真实、独特的美丽。
唐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唐 张萱 《捣练图》(局部)
唐 张萱 《捣练图》(局部)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
唐 周昉 《挥扇仕女图》(局部)
唐 周昉 《宫妓调琴图》(局部)
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局部)
唐 佚名 《宫乐图》(局部)
唐 佚名 《弈棋仕女图》(局部)
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五代 阮郜 《阆苑女仙图》(局部)
五代 周文矩 《宫中图》(局部)
进入宋代,隋唐时的盛世繁华慢慢变得内敛起来了,随着宋代文学艺术、商品经济的极大繁荣,时代的整体品位日臻尽善尽美,这是最具文人光华时代的开始,也是最具市井民风时代的开始。看这个时候的女性形象,身材复归纤秀苗条,面容虽没有唐代那样丰肥了,但也依然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宫廷女子衣饰华美典雅,意态淑静却略有禁缩之意,已渐无唐代女子那种心安理得的雍容之风,倒是乡间女子形象,还保留着活脱生动的样貌。宋代起,理教的渐盛加强了对女子的束缚,在逐渐加强的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审美,逐渐开始了空前启后的变化。
宋 佚名 《歌乐图》(局部)
宋 佚名 《歌乐图》(局部)
宋 佚名 《杂剧图》(局部)
宋 苏汉臣 《靓妆仕女图》(局部)
宋 佚名 《女孝经图》(局部)
宋 陈清波 《瑶台步月图》(局部)
宋 王居正 《纺车图》(局部)
元代仕女画整体有所衰退,总体基调是在当时文人的倡导下兴起复古之风,上追晋唐,在形象上,女子的面庞、身量比起宋代又稍显丰肥,但在赋色上清雅了许多。
元 周朗 《杜秋图》(局部)
元 周朗 《佛郎国献马图》(局部)
进入明清,仕女画中的男性视角更得到加强,此时,女子的身材面容,一颦一笑,妆容服饰皆为突出女性在社会中的从属、依附地位,她们的脸型渐渐从满月之形变成瓜子形,身材渐渐由挺拔秀丽或健壮丰秾变成娇弱无力之态,尤以清代为盛。女子在画中的形象,代表了整个社会对美女的评价标准,她们或艳妆华服,衬托在各类雅集、博古、宴饮图中;或自作西子捧心之状,自叹自嗟,满纸清愁;或于秋风过处,凭栏执扇,怎一个悲戚了得!总体说来,明清仕女画中的美女,从感官性的浮华秾艳之态慢慢转向了抱残守夭的病态之美,这种风气甚至一直到今天还可发见。看看改琦笔下的美女,那标准的V脸,不就是被今天所热捧的嘛!
明 唐寅 《孟蜀宫妓图》(局部)
明 唐寅 《山茶仕女图》(局部)
明 唐寅 《李端端图》(局部)
明 吴伟 《歌舞图》(局部)
明 陈洪绶 《杂画八开》(局部)
明 陈洪绶 《斗草图》(局部)
清 范雪仪 《吮笔敲诗图》(局本)
清 王素 《朝云小像》(局部)
清 居巢 葛本植 《仕女桃花图》(局部)
清 费丹旭 《罗浮梦景图》(局部)
清 冷枚 《春闺倦读图》(局部)
清 佚名 《胤禛十二妃图》(局本)
清 华喦 《桃柳仕女图》(局部)
清 沙馥 《芭蕉仕女图》(局部)
清 胡锡珪 《仕女图》(局部)
清 改琦 《元机诗意图》(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