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事关中国文化安全
www.zg-xbwh.com   2015-04-29 10:28:15   浏览次数:

  很多人谈书法,很简单,是艺术,是修身养性,是高雅情操…但是书法对于国家的意义不仅于此。学习书法不是功利的事情,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中国人起码的义务。拿好毛笔,练好中国汉字,才是一个中国人最根本的文化风度、文化脸面。没有了这条,就谈不上国家的文化安全。
 
  “把书法当作艺术来欣赏就是小看了它。书法不是艺术选修课,而应该跟幼儿教育、认字同步进行。”孙晓云一直认为,书法不应当仅视作艺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这位全国书画界唯一连续担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的女书法家,阐述了如下几个观点:
 
  书法学习容易走入误区
 
  “字如其人、字如心画是中国延续几千年的一个衡量一个人的风度、文化、品质、素质的标准。但现在,电脑时代的到来,书写竟然已经‘退化’成一种艺术了。少数还在写的人就成了‘艺术家’了。我们很容易发现,长此以往,书法就是要绝种、绝代的。外国人一谈中国文化,马上想到书法。而中国人连书法都不会写了?这绝对是个大问题。”正因为此,她经常在很多场合强调:书法家不是艺术家,把书法完全当作一种艺术去审美是走入了误区。
 
  急功近利影响书法良性发展
 
  近二十年来,书法界看上去很热闹,展览频频,出版物大量涌现,书法博士硕士培养人数逐年增多,书法家作品价格日益走高,但公众对于书法的认识,要么是觉得莫测高深,要么就怀着纯商品性的沽价心态。家长希望孩子学书法,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功利思想,如在书法大赛中获奖可在中高考中加分等。“这都代表了书法土壤的丧失,偶尔几座小丘陵就奉为高峰了。”孙晓云说,“当代书法价值评判的混乱,乃至于很多艺术文化价值评判的混乱,都源于此。”
 
  书法事关中国文化安全
 
  在孙晓云看来,当代书法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完全的纯艺术,成为极少数“艺术家”的工作,这是一种文化上的误解和缺失。
 
  她向分析说,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文字、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文字归于中文,吟诵归于表演,书法归于美术。识字作为必修课,书法却成为选修课。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了解书法;美术学院学书法的,并未开设文字、音韵的课程。现在社会过度强调了书法的艺术性,而忽视了它本体的文字性和实用性。如果把书写去掉了,光会念和认,这不是中国文字的传承,是一个极大的缺失。中国人应该像学习语文、数学、外语、历史一样来对待书写。
 
  要拿好毛笔,练好中国汉字。这才是一个中国人最根本的文化风度、文化脸面。然后我们才能谈得上其他项目的文化安全,如果连文字都保障不了,谈何文化安全?”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书法 文化

上一篇:史上最美的篆书刻石!
下一篇: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笔下最烂漫的早春图!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