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后,张贤亮的书法被热捧,去影城求字的人络绎不绝,记者也频频光顾,于是,张贤亮提出了书法要卖钱的论调,一时引得舆论哗然。但哗然归哗然,最后书法还是按照他的说法走向了市场。其实,张贤亮并不是自己论调的受益者,他只是确认了脑力劳动的价值体现,这也为更多的书法家卖字取酬找到了道德依据。
2008年,在一次作家聚会时,我父亲与张贤亮再次会面。那时,张贤亮的书法已经按平尺算,求幅字已很难张口。文人在一起,免不了谈他的书法。张贤亮说,“我的书法只是个‘业余书家’,书法作品其实应叫做‘毛笔字’,因为只有字而无‘法’。”其实,张贤亮说的是过谦的话,他临帖已到相当的程序。这些年,我父亲也在练习书法,因此谈得还算投机。临了,张贤亮提出赠给我一首诗,于是有了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古松书赠》:
临风不受始皇封,只作荒山一古松,莫问当年霜雪事,今日闲话尽从容。
从张贤亮写给我父亲的这幅作品内容看,张贤亮将自己比作古松,不侍权贵,傲然霜雪,老人思往,尽显从容,他的的意思想表达自己的旷达与志向,并与我父共勉。其诗也正应了他曾经在一次宣传部会议上说的话,“官员越老越寂聊,文人越老越吃香。”的闲话。可见其性情的率真与狂放。
张贤亮的书法率性狂纵,卓然不群,正所谓“天马行空去,风云任舒张”,很难说是师承哪一家的,应该说是自成一家。现在社会上流行收藏张贤亮的书法,也有不少仿字,不少人向我打听张贤亮的书法价格或甄别真伪。在我看来,首先要摆正收藏的态度,在我看来,更多的人不是在收藏“书法”,而只是收藏“张贤亮”三个字!这是不对的,至少是盲目的。依我看,认识张贤亮的书法价值应该秉持这样的态度,张贤亮的书法,才情放在第一,诗文第二,“书”在其次,比如给张贤亮为我父亲写的这幅书法,诗文自做,才情尽显张贤亮的心历路程,也体现出文人字内容为先,书法次之的特性。藏之,对人应物,能说出其意思想内涵,也带出张贤亮其人其事,这才是收藏名家字画的首义。其二,张贤亮书法用纸讲究,底纹方格,纸为熟宣,摸上去有丝绵爽滑之感(大多数)。其三,张贤亮常规书法用墨轻淡,用笔轻盈,正反面看,透墨匀均,轻晰疏朗。其四,当然要看张贤亮所书内容,张贤亮的书法内容基本都是其直抒胸意的诗文,多与宁夏山川风物有关,很少书抄古人诗句,与他其平日的言谈举止极为相似,大自信与大胸怀充溢其间。
张贤亮书法该如何鉴定
www.zg-xbwh.com 2015-08-13 11:22:43 浏览次数:
上一篇:言恭达:当代书法艺术审美自觉的美学精神
下一篇:对当代书法创作的思考
分享到: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