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给徐政夫一个精准的头衔,恐怕是件难事。
经营过拍卖行、画廊和古董店的徐政夫,现在还在大学里给学生教些课程或做些讲座、帮博物馆做收藏和规划设计、给藏家做“顾问”、给很多与文化艺术相关的“开发商”做参谋,而他自身还拥有将近两千件藏品……
如果一定要给他一个定位,“收藏”与“投资”方面的他都大方接受,“收藏家、经纪人、古董商都行,最重要的是我都围绕着一个不变的核心——艺术”。
收藏:从买得起的艺术品开始

追求艺术和美感是徐政夫一直强调的一种生活方式。
还在台湾读大学期间,毫无艺术史背景的徐政夫便闯入了收藏圈。当时的台湾地区只有两样东西可以收藏:一是闽南的文物(偏重庙宇和民宅),二是台湾原著民的东西。因为闽南文物比较常见,而原著民的编织或烧制比较少见,徐政夫便走访了台湾山上和海边的大量原著民去收东西。
从那时候,徐政夫便依靠一颗好奇心和钻研的态度,开始收藏与自己每个阶段的收入相接近的东西。时至今日,徐政夫也毫不避讳地称自己的知识结构是点状或块状的。
而今,作为台湾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文物收藏团体“清玩雅集”的发起人、台湾地区最大文物商店“寒舍”的前总经理、观想艺术中心的创办人,众人猜测徐政夫的身价约为4亿元人民币。在徐政夫位于北京东风艺术区里的艺术中心内,整整两层楼全是他从世界各地买回来的藏品。徐政夫说,“油画四百件、水墨三百件、雕塑两百件,瓷器、沉香手串这些小物件都不算的话,所收藏品大概在一千五到两千件之间吧。”

佛像收藏是徐政夫的“心头好”,在他花费二十年心血收藏的佛像中,大部分都是在海外买的,欧洲、特别是法国的比较多,大部分是十八世纪流出中国的。
徐政夫说:“在台湾有句俗语‘最傻的人收藏石头’,我愿意承认我就是那个‘最傻’的人。”
徐政夫开始收藏石刻佛像是被欧洲人感动的。佛像收藏在国际收藏界颇受推崇,在欧美的博物馆里,到处都有中国的石刻、木雕佛像。据他了解,全世界最著名的大英博物馆,为了在馆里放下一尊中国高约十米的北齐的石刻大佛像,曾将馆里的一面墙拆掉再重砌;维多利亚博物馆也有一座他们引以为傲的,特别庄严华美的水月观音像;法国吉美博物馆也有上百件的中国的石雕、木刻、鎏金佛像。
吉美博物馆的前馆长曾经半开玩笑地对徐政夫说:“没有宋代观音的博物馆就不叫博物馆。”徐政夫当时非常感动。后来在纽约也证实了外国人对中国佛像的重视程度。虽然他们不信佛教,但是他们把中国佛像当作艺术来“供奉”。

在中国有悠久的玉器历史,也有很多的石窟和石刻作品,埃及、希腊、罗马、印度也都是这样。站在世界的角度看,这些雕刻似乎是有很多地方相互影响。由埃及到希腊,到罗马,由罗马到印度到敦煌,由敦煌到麦积山到云冈石窟到天龙山到洛阳龙门等等,包括山东的青州,中国的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元明,都有许多超越西方的非常精彩的雕塑艺术,尤其是汉唐时期,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強盛,经济最繁荣的国家,所以那个时期的艺术作品,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代言人。
“现在山西和碑林的博物馆里有好的,其他的我敢说我最好,因为我收得全,范围广,不局限在某个省。”徐政夫说。
不知不觉成为亿万富翁
徐政夫说:“真正的收藏家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亿万富翁。我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徐政夫发现佛像石雕在国际艺术市场上很受肯定,但在内地却一直没有收藏家购买,价格相对低廉。徐政夫就决定从这一市场空当切入。一批1996年在山东省青州出土的石雕佛头流转到香港,价格极其便宜,一个南北朝的佛头只要4万多港元,甚至不如一个新雕。

“这样的行情,市场上还没有人出手购买,那我就去买。”徐政夫一次就买了十多件。后来,在纽约的艺术品拍卖会上,有3件石雕以250万港元的价格被藏家拍得。这样的行情传出,香港市场上的石雕价格立即暴涨。1998到1999年间,佛像石雕的价格涨幅高达10倍,这使得徐政夫的身家在那几年猛增。
“如果一开始定价便很高,那基础群众就少了,基础群众少,未来怎么能涨呢?这不是薄利多销的问题,是接受度的问题。”
不经意间收藏“五福颂”
“乾隆御制五福颂”是徐政夫在不经意间得到的。“五福颂”是徐政夫在纽约的朋友家做客时发现的。不过,当时徐政夫认识玉册上的“御制”这两个字和雕刻的龙,却看不懂上面的文字,只知道这个玉册是皇家的宝贝。后来,经故宫博物院专家鉴定,认为这是乾隆皇帝退位时的诏书。也正因为其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五福颂”现在的市场价至少3000万元人民币,与当时相比翻了几十倍。
徐政夫还喜好收藏稀有古董,例如“三彩马”和“金刚杵”。徐政夫说:“‘三彩马’很多,但我收藏的这件是黑色的。这件黑色‘三彩马’当时在纽约苏富比以8万美元拍下,虽然现阶段‘三彩马’的市场并不太好,但如果出手的话也要20万美元以上。还有‘金刚杵’,别人收藏的都是青铜的,而我这件却是生铁做的,加之做工相当精美,出手起码要50万元人民币。”
徐政夫打算投入人民币2亿元到4亿元进入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收藏。他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品可以成为世界的主流。
身价四亿的“艺术顾问”
如今的徐政夫,身价达4个亿,是大都会、大英博物馆、新加坡艺术馆、我国香港艺术馆、我国台湾地区历史博物馆等博物馆的古董供应商,每年经手的古董文物价值6亿元新台币。
“算算到现在我经手的佛像石雕有个五六百件了。赚钱肯定是开心的,但是靠卖古董赚钱并不能算是多了不起。没有收藏家抱怨从我这里买到过假的古董,这才是我一生最快乐的事。”徐政夫说得轻描淡写。
60多岁的徐政夫对收藏仍然充满了活力。当被问到今后有什么计划时,徐政夫回答道:“也许我会在北京发展,在这儿我想做的工作不是古董商,而是艺术顾问。因为内地的收藏市场很有发展前景。全世界的有钱人都在买艺术品,都在财务顾问班子里设有专门的艺术顾问。买卖古董既是无记名投资,又可以保值,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所以很受企业家的追捧。”

有些人真的喜欢艺术品,因为喜爱而收藏。所谓盛世话收藏,说的就像现在这样。中国经济进步了,大家有钱了,开始时投入买车、买股票、买房,接着就买艺术品。这其实是自然现象,市场高涨也是自然现象,好东西的价格高是很正常的。毕竟艺术品的价格总是会随着市场的走向有所波动,市场上去了,艺术品价格当然也会上去,反之亦然。只是目前不少进入艺术品市场开始投资的人其实比较没有经验,也没有太多的资讯,导致了一些比较普通的东西价格虚高,这部分我们都觉得是比较有问题的。所以,即使刚开始是由于投资效益吸引进入了这个市场,但进来了就应该缓过来,多学习多培养兴趣,为兴趣去投资、收藏,这才不会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而追逐流行,以致买错东西。
“就收藏来说,你可以收藏当代的、也可以是古代的;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西洋的,但是你一定要去了解藏品的历史和它身上所赋有的价值,这样才算真正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