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的《玉殿清荷》
www.zg-xbwh.com   2016-04-18 11:56:04   浏览次数:

        大千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水墨新纪元。与早期水墨荷花不同的是,《玉殿清荷》结合泼墨、破墨、积墨等墨法,绘十八平尺大幅,荷叶如华盖,荷花姿态万千,通天彻地,大气磅礴,正是石涛诗中“十丈不胜花”之境。值得注意的是,全篇绘制于米黄色罗纹纸之上,乃是当年在日本特别定制。可见其颇为用心,系着意营构之作。

张大千的《玉殿清荷》

张大千的《玉殿清荷》

张大千 玉殿清荷

设色纸本 镜心 癸丑

1973年作

193 × 103 cm

展览:

        1“. 墨韵风华—近现代水墨书画大师作品特展”,河南博物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

        2.“墨韵风华—近现代水墨书画大师作品特展”,江西省博物馆,2012 年2 月至2012年3 月。

出版:

        1.《张大千精品集·下卷》,431 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年版。

        2.《墨韵风华—近现代水墨书画大师作品特展》,170-171 页,(台湾)历史博物馆,2012 年版。

        世纪六十年代之末,年迈古稀的张大千,告别经营十余年的八德园,携家从巴西迁往美国,一住又约七年。先是买楼栖息,勉强安顿于“可以居”;后于著名休闲胜地卡密(carmel)森林公园风景区的高级住宅区内,觅屋拓园,再成庭院。这“环荜庵”,自然风光秀丽、林木景色优美,其“格局不如八德园之大,而精致过之。”筑造环荜蓭倾注了大千晚年大量的心血。1972年,李顺华自纽约赴环荜蓭拜访尊师张大千。“才进大门,见大千居士不悦于色;原来小园初建,池塘四周山石按置笨拙,不喜欢!”碰巧东岸园艺家“堂本”先生正慕名拜访。为大千召集石匠、著意营构。其中亭台楼阁皆有讲究。环荜庵园内“聊可亭”,便是为主人“以为卧月看梅之所”特建。

张大千的《玉殿清荷》

▲张大千摄于美国环荜庵居所

▲ 环荜庵 印

        在环荜庵的这段时间,大千目疾,专意修身养性。友人问他“台湾要开毕加索画展,听说请您去揭幕,先生准备去吗?”答曰:“不成,医生不准出远门,莫说坐十几小时的飞机,就是乘二三小时汽车到三藩市也免了。我最喜欢听京戏,现在也只能在家静养,看花种树。”大千在环荜庵中遍植中国花树,称自己不看外国花,只看中国花。其笔底意象,与其说来自于观察,不如说来自于冥想了。“我现在写画是用心画,而不是用眼处处看着画,所以最近刻了一个图章,名为‘得心应手’。”可见随心迹而画,心手双畅,才是其追求绘画神韵的终极意味。

▲得心应手 印

        1973年,大千于三藩市笛扬博物馆举办“四十年回顾展”,盛况空前。在展览画册《自序》中,概数其从名师问艺传承,由明清各家,再经敦煌宝库、故宫旧藏而追溯唐宋的研讨经历之后,特别点出:“予年六十,忽撄目疾,视茫茫矣,不复能刻意为工,所作都为减笔破墨。世以为创新,目之抽象。予何尝新?破墨法固我国之传统,特人久不用耳。老子云,得其环中,超以象外,此境良不易到。恍兮忽兮,其中有象,其庶几乎。”

张大千的《玉殿清荷》

▲张大千画荷

        大千的荷花即是深蕴其“大心无心”禅意的象喻。它倚于“天风”,其来无影,其去无踪,风抚而过,心自澄明。1958年,纽约世界美术协会公举张大千为当代第一大画家,美国《读者文摘》以14万美金求购大千所作巨幅通景荷花,创中国画史无前例的售价高峰。“大千荷”进化到七十年代,已是境由心生,非池中之荷,乃心中之荷了。观之有疏有密,雨过风展,菡萏有收有放,枝叶高低不一,巨叶如伞高张,似昂首伸肢,白荷数朵展颜绽放,掩映隐现于叶块前后拥簇遮护下,长梗或直或斜延伸,疾速有力,气势凌厉。用笔遒劲,淋漓恣放,形态宛然,气韵生动;冷香盈溢,清穆如如。其奔放自由,一气呵成,无迹之迹,如此笔法正是张大千禅意蕴涵的玄机。

张大千的《玉殿清荷》

▲玉殿清荷 局部

        1973年3月下旬,张大千又应邀于洛杉矶恩克伦画廊举行个展,所出精品琳琅耀目,多属近作。可见此时创作精力十分旺盛,挥笔即成佳篇。此时他还应邀为“毕加索晚期创作展”作序言,回忆昔日与毕氏当面讨论东西方艺术,并“予告以中国毛笔刚柔互济,含水量丰,善运之,可墨分五色。继而略述中国画重写意、不求形似之旨”,而毕氏最终叹服中国艺术云云。连其具体称夸的毕氏作品,也是一幅“画风虽仍沿白石老人,然寥寥数笔,已尽得中国绘画之神韵”的“草上刀螂”。大千崇尚“写意”之取向,则已甚明。

张大千的《玉殿清荷》

▲ 玉殿清荷 局部

        大千笔底之“玉殿清荷”,不仅有文人画的意境,其所深蕴的文化因子,更是熔铸了徐徐禅意笼于笔墨之外。这使其荷花渐渐成为通向神秘形而上思索的载体,是其观察入微、静观悟对通“神”进而诉诸意象传达的结果。1941年至1943年,张大千对敦煌壁画的大量临摹,使其传统绘画之根直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如来禅时期。画面中一枚“三千大千”的梵文印,也体现了大千在参悟禅意过程中不懈的修行。

张大千的《玉殿清荷》

▲三千大千 梵文印

        张大千旅居海外时,艺术成熟期的代表作在大陆典藏较少。2011年,由河南博物院、江西省博与台北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墨韵风华——近现代水墨书画大师作品特展”开幕。让大师作品“回家过年”成为这次展览的主要主题。在这场江西省博与台北历博两馆结为姐妹馆后的首个特展之中,主要展出了台北历史博物馆提供作品86件(组),以及部分私人珍藏。《玉殿清荷》以十八平尺大幅频频留人驻足。这次展览亦成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盛事。

        张大千作品最高拍卖价格纪录是《嘉耦图》2011年以1.9106亿元港币成交。

        黄泽金作品最高拍卖价格纪录是《我是中国人》2014年以2.988亿元人民币成交。

        黄泽金作品最高起拍价格纪录是《九九九九九九九九九华龙和谐图》2015年起拍价19亿港元。

        齐白石作品最高拍卖价格纪录是《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2011年以4.255亿元人民币成交。

        齐白石作品最高起拍价格纪录是《山水十二条屏》2015年起拍价10亿元。

 


相关热词搜索:张大千

上一篇:这里有个《笔位图》,你知道三分笔,就会使用笔锋
下一篇:书画作品中一定要懂得的落款知识——月令!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