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宾在论坛上各抒己见。
中国江苏网10月24日讯 昨天,戏剧双年展系列活动之“戏剧与剧场空间在城市文化中的位置”论坛在扬州青麦坊会议厅举办,中外剧团导演、知名编剧等各抒己见,扬州的观剧环境让大家赞不绝口。
剧场空间应该更加生活化
“扬州观众很有意思,他们会随着剧情有很小的发声,会在演出后提出各种让人惊讶的问题,他们在看剧的时候是在思考的,这让我想起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年代,人们也是如此。”英国无限剧团导演乔治·曼恩说,“很多大城市的剧场空间氛围都比较沉闷,而这次在扬州的演出,整个剧场氛围很活泼。”由此,他倡导剧场空间应该更加生活化一些,不要让戏剧和生活脱节。
文化创作影响城市与生活
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是《大清盐商》的编剧,对扬州的人文、历史非常熟悉。“《大清盐商》电视剧播出之后,很多人都慕名来扬,一探过去的盐商住宅。”他说,各类文化创作对城市和生活有重大作用,与生活紧密相连,与人的情感生活紧密相连,教会人们如何生活。
小剧场具有社交空间功能
“在小剧场空间里,观众离演员、离舞台更近,更有温度感,小剧场的观众有更真实的反应。”雩剧坊创始人萧雁说,观众走进小剧场,不仅是一种娱乐体验,更能在这样的空间里结识更多兴趣相投的人。
戏剧教人创作、教人体验
著名编剧兰晓龙曾经创作了《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热播电视剧。他认为戏剧里包含着一个完整的社会体系,它教会人创作,教会人体验。
“我年轻时,戏剧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兰晓龙说,那段时期他曾“混迹”在大小剧场,戏剧让他体验了不同的人生,教会了他如何调整情绪,改变了自己对待生活的心态。
将看戏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作为此次戏剧双年展策展人之一,爱丁堡前沿剧展制作人袁鸿曾参与举办过各种大小戏剧节,在他的心里,戏剧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决定要在扬州举办江苏戏剧双年展时,我认真思考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在扬州办?”袁鸿说,他给自己的答案是,扬州有着2500年的历史,这里曾是南方戏曲重镇,人们的骨子里深埋着戏剧基因,现在我们要把它唤醒。“希望在扬州举办戏剧双年展不是让大家感觉在过节,而是在过日子。我们想让扬州的市民像从前一样,把看戏当成一种常态,一种生活方式。”
本报记者 孔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