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亲近的人发脾气是一种教养
www.zg-xbwh.com   2016-09-14 16:45:35   浏览次数:

  导语:最好的教养,不仅是对陌生人彬彬有礼,更重要的是尊重自己最爱的人。
 
  不对亲近的人发脾气是一种教养
 
  很多人的教养都是两面派。
 
  在外面和风细雨,在家里大发雷霆;
 
  在外面舌吐莲花,在家里粗口横飞。
 
  不对亲近的人发脾气是一种教养
 
  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
 
  杨澜曾经问过周国平:为什么我们都把好脾气留给外人,却把坏脾气留给最爱的人?
 
  连这位一向儒雅的哲学家也说:这个错误,我也常常犯。
 
  平常在外面要装作彬彬有礼,不这样做容易吃不了兜着走。而回到家里,家人成为宣泄的渠道太方便了,不用担责不必避讳,很少副作用。
 
  《弟子规》里说的“兄道友,弟道恭”,放到古代现代都难做。哪一家的兄弟姐妹,没有在小时候打过架扯过头发,乃至互相在背后捅过刀子。
 
  连孔子都说“色难”,意思是对家人和颜悦色是很难做到的。习惯了互相不谦让,长大了自然也没有客气的道理。
 
  不对亲近的人发脾气是一种教养
 
  心结藏于心底,脾气脱口而出
 
  有时在外受气是暂时的,挑剔所爱之人是因为心底的纠结。
 
  李安电影《饮食男女》描写了父亲老朱和三个女儿的关系,其中与二女儿的矛盾尤为紧张。
 
  有一个镜头是女儿趴在桌上睡觉,晨跑回来的父亲拍醒女儿说:跟你说过多少次,趴在桌上睡对你不好。
 
  睡眼惺忪的女儿马上反驳:医生说跑步对你膝盖不好,那你还跑?
 
  两父女的关系就在这样的一来二往中慢慢磨蚀。
 
  女儿经常给父亲脸色看,是因为父亲不准她学厨。近乎抬杠地,女儿也经常挑剔父亲味觉失调,厨艺退步。
 
  对最亲的人总是给不了好脸色,多半是对方给自己的束缚或压力太大,或许是自己对对方的希望落空。
 
  中国的家庭关系经常如此。心底有疙瘩,不容易说出口。日积月累,心结也只能越打越重。
 
  不对亲近的人发脾气是一种教养
 
  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是尊重自己所爱的人
 
  周国平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
 
  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是好好对待自己的身边人。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好,同样是深到骨子里的。
 
  史铁生双腿瘫痪之后,脾气变得喜怒无常,经常对母亲发脾气,倔强地对抗。母亲即使身患肝病,口吐鲜血,心里口里记挂着的还是自己的儿子。
 
  后来母亲死了,史铁生才突然醒悟: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
 
  “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如果我们沦落到要让家人难堪来获得满足,那么我们就是一个大写的弱者了。
 
  不对亲近的人发脾气是一种教养
 
  有句话说:你永远只能伤害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
 
  这是个多少有点悲凉的真理。
 
  可是这句话又反过来鞭策着我们:你最亲近的人,只有你才懂得如何去爱。
 


来源于网络

相关热词搜索:不对亲近的人发脾气是一种教养

上一篇:教您几招保护好自己的膝关节
下一篇:过度求关注是种“病”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