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石正军——梁小九
www.zg-xbwh.com 2017-01-09 20:16:39 浏览次数:
初识正军先生,适逢书家雅集,一位书家刚写完一个件行草作品,请正军“指点指点”,面对那件作品,个人觉得笔走龙蛇、气象万千等词形容也不为过,但正军无溢美之词,从线条质感不足谈起,简单数语,症结毕现,那书家信以为然。聚餐后,私语我:石先生乃高人也。
实际上,正军确实不矮,身高180公分,体格魁梧,除却书法,正军最爱排球。虽非专业,但坚持不懈,组建俱乐部,每周四到五场的比赛,虽已近天命之年,但体魄伟岸,精力健盛,游艺于笔墨金石之间,刀笔并举,身心畅快。遂开门纳徒,每逢周末,金帛书屋,正军以茶相待,弟子端坐一旁,先生打开精心编写的电子课件,书论,书史、书法美学、书法鉴赏,书法技法、学员作品点评,临帖示范,创作指导等等,无不倾囊相受,且不求金钱器物美酒美色,仅存书法一念耳。
谈及书法篆刻,正军自志学之年始,近三十载,先后投李洪慈、张天民、李刚田等名师门下,发奋图强,从汉碑入,张迁碑、石门颂常随左右;上溯金文古玺、石鼓文、散氏盘、均会记于心;下奉晋末二王,贯通古今,行书提款亦颇具味道,后浸楚汉简帛,书风自然,高古绝伦。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石先生对笔墨独具偏好。书法之道、涵盖器物、不言自明。正军用笔,出锋细长,短则四指不足,长则五寸有余,全为纯品羊毫,提笔蘸墨、宛似蛟龙出海,落笔纸上、万毫齐力,线条之美,筋骨之强,有如东北小烧之醇烈,非数十年功力,难以驾驭,难有所为。器物与书家结缘,字与心境契合,笔随情绪流转,正军运笔而就,达其“熔秦铸汉,追金逐简”之追求境界。
前人用墨颇为考究,亦有浓墨宰相、淡墨探花等雅称传世,今不逮古,然正军善藏老墨,清代、民国以及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墨块,随其年代迭变,表现在作品中,盎然质朴,飞白纵横;厚重而灵动,朴茂而畅达,线条变化丰富,奇趣从中生发。
古人诗书画印,但必有专长,正军治印,遵循书印同源古训,继承先贤,理顺金石之法,让书法结体之美和笔墨情趣,在方寸石面之上,自成一格,尽显风流。西泠考试之严,印人皆知。癸巳年“百年西泠•金石华章”第八届国际篆刻评展,全国一百五十余篆刻家齐聚杭州,进行决赛。上午抽签命题作书治印、述作文章,下午评委现场评比,全程公开公正,正军为龙江魁首,全国第十五名,喜获优秀大奖,临场应变,更显技艺之精。
甲午之春,正军启用艺名芳铜,其号曰金帛书屋,文人斋馆之号,或见其性情或见艺术取向,正军号金帛书屋,乃取其金石简帛的学书之道路,从中亦可见其侠骨柔肠。西贤尼采,借酒神狄奥尼索斯彰显哲思,说明艺术须有天赋和冲动,正军同样善酒,放量豪饮,泼墨驱毫,重而不浊、神采流动,质而不俗,此乃境界也。观正军从书之路,成绩斐然,有诗为证:
少年聪慧投师门
取法高古渐近真
金石古隶融简帛
书印双绝芳铜人
甲午之冬梁小九草作于哈尔滨
上一篇:空灵雅逸 气韵天成——韩建军先生书法作品赏评
下一篇:看好宏伟 -秋子
分享到: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