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圆明园西洋楼的铜版画
www.zg-xbwh.com   2017-12-08 17:59:35   浏览次数:

       圆明园之长春园北界西洋楼是由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线法画等十余座建筑和庭院组成的一组欧式园林。由意大利画师郎世宁和法国人蒋友仁设计监修,中国匠师建造。

       西洋楼全盛期,乾隆皇帝下旨令满族宫廷画师伊兰泰为园中十组西洋楼建筑群的景致绘图,并由工匠雕版,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雕刻完成。《圆明园西洋楼铜版画》共有20幅,每块铜版用红铜26公斤。图幅面宽93厘米,高58厘米。画面从多个方位描绘了长春园里西洋楼十景,分别为:谐奇趣南面、北面;蓄水楼东面;花园门北面、花园正面;养雀笼的西面、东面;方外观正面;竹亭北面;海晏堂西面、北面、东面和南面;远瀛观正面;大水法正面;观水法正面;线法山三幅(山门正面、正面和东面);湖东线法画等。这套铜版画,其绘刻技法已达到“极其确切精细”的程度,连当时的西洋人德拉图尔看到这套铜版画时,也对中国人镂刻西洋画技能和精确感到惊讶。

       当年该铜版画压印200套纸图,国內外一些重要图书馆藏有这套版画。原画画面宽88厘米,高51厘米。现在用的是根据法国花园与花卉出版社(Edition du Jardin de Flore)1977年第二版印刷本缩印。它是西洋楼各建筑物建成之后的忠实记录,建筑形象、细部、尺寸等均准确可信。此套铜版画为圆明园被毁后能完整重现园内西洋建筑的唯一图像,20幅俱全,十分难得。

       1.谐奇趣南面

       谐奇趣位于西洋楼景区西端南部,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秋季竣工的第一座欧式水法大殿。主楼三层,顶层三间,一二层皆七间,楼前左右九间弧形游廊连着两层八角楼厅,是演奏中西乐器之处。楼南为大型海棠式喷水池,池内设有铜羊、铜鸭和西洋翻尾石鱼等组成的喷泉。

2.谐奇趣北面

谐奇趣楼北也有一座小型菊花式喷泉池。

3.谐奇趣蓄水楼

喷泉的供水楼在谐奇趣西北,称作蓄水楼。用骡子拉水车,提水至楼上蓄水池,起水塔作用,再以铜管下注至各喷泉机关。乾隆十八年(1753年)葡萄牙使臣巴哲格在此观赏水法奇观。

4.花园门北面

位于谐奇趣北侧,是仿建的一处欧式迷宫。外砌长方形迷阵,中心筑高台圆基八方西式亭。方阵南北长89米,东西宽59米,阵墙总长1600余延长米,墙高约1.2米,镶卍字凋花砖墙面,称万花阵。

5.花园正面

圆明园盛期,据说每当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皇帝在此举行灯火晚会,宫女们手执用黄绸扎制的荷花灯,在迷阵中东奔西走,先到中心圆亭者,便可得到赏赐。所以此阵也叫黄花阵。

6. 养雀笼西面

位于黄花阵的东侧,实为一座西洋门,建成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明间为穿堂门,南北侧屋内笼养孔雀等鸟类,故名养雀笼。

7.养雀笼东面

8.方外观正面

位于谐奇趣之东,建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为三间坐北朝南的两层西式小楼,左右有环形石梯可登。室内棚顶连墙皆装饰西洋通景大画。楼上东西墙有四扇玻璃挂屏,各贴一幅人物绢画,由西洋画师王致诚绘。楼下明间有一面大玻璃镜,西间墙上挂郎世宁彷画的西洋毯,东间设一面西洋借光镜和一架龙凤水法。据说此楼曾是乾隆帝维族爱妃(容妃,俗称香妃)作礼拜的地方,室内安放两块伊斯兰教碑文。碑为白色大理石,直径1.3米左右,刻阿拉伯文碑文,意译为奥斯曼爱真主,真主爱奥斯曼,阿里爱真主,真主爱阿里。二碑早已不在,但20世纪初叶留存有该碑文影像。方外观西南桥外有一座西式八角亭。

9.竹亭北面

竹亭又名五竹亭,位于方外观对面,坐南朝北,共由西洋式重檐亭五座、竹式游廊四座,十八间组成。五竹亭北设有圆形喷水池,左右为荷花池。今遗迹无存。

10.海晏堂西面

在方外观之东,由海晏堂正楼和后工字蓄水楼组成,是最大的一处欧式园林景观。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海晏堂正楼朝西,上下各十一间,楼门左右有叠落式喷水槽,阶下为一大型喷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我国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每昼夜十二个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俗称水力钟。

11.海晏堂北面

海晏堂后楼为工字形平台楼,楼南楼北也各有小型喷泉池。此楼即是附近各喷泉群的供水楼。楼东西两头为提水用的水车房,中段平台楼下边是海墁高台,台上砌蓄水池,俗称锡海,一次可蓄水160余立方米。初建时提水机械是蒋友仁设计的龙凤水车,用人力蹬攀三四年后就改安辘轳,用大罐打水上楼。

12.海晏堂东面

13.海晏堂南面

14.远瀛观正面

西邻海晏堂,在长春园南北主轴线与西洋楼东西轴线交会处,是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使马戈尔尼,曾至此处游赏。

15.大水法南面

大水法朝南,是以石龛式建筑为背景的一处喷泉群,椭圆形菊花式喷水池内有猎狗逐鹿喷泉,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十三级喷水塔,一齐开放时蔚为壮观。大水法北侧的高台西洋钟楼式大殿远瀛观,则是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添盖的。其门窗均镶安玻璃,共大小1206块。远瀛观的十数根高大石柱皆为优质汉白玉,尤其中券两侧的汉白玉巨柱,柱头柱身满刻下垂式葡萄花纹,刻工精良,枝叶活泼如生,实属艺术珍品。

16.观水法正面

南边朝北建有专供皇帝观赏喷泉用的宝座和石雕屏风,名曰观水法。此二景皆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前后。

17.线法山门正面

位于大水法之东,在圆形土丘上建西式八方亭线法意指西洋透视法。此山曾是乾隆帝跑马登山处,俗称转马台。线法山正门朝西,前后各有一座牌楼门,东门当时亦称螺蛳牌楼。

18.线法山正面

19.线法山东门

20.湖东线法画

位于西洋楼景区最东部。在方河东岸修筑七道八字形左右对称的断墙,墙面挂西洋风景油画,从西岸眺望,形成透视深远的西方街市风光。此景亦称线法墙。

 

相关热词搜索:西洋楼 圆明园 铜版画

上一篇:洞悉书法名帖中的谋局智慧
下一篇:投资收藏书画重在剔除包装

分享到: 收藏